背上背包 傾聽呼喚
學當旅人 也當駭客
遊走於山間和水湄
聽聽風聲尋它鳥鳴
在變或不變的相遇中
雋詠大地不定的風景

2013年12月28日 星期六

冬訪日月潭&奧萬大

2013歲次最後的週末,走訪日月潭和奧萬大!原計畫兩天一夜的行程,總在上路前東摸摸西扣扣,加上又錯失了銜接便捷的六高,使得多走了些路。當抵日月潭時天已暗,想夜遊又不敵寒意,只能盼望隔日趕早了!
唉,嚴格來,人生行旅哪裡才是真正的目的地呢?綜觀來時路,每個階段似都有終點(標地),而每個終點又似是下個階段的起點,點接著點,這中間的每一個點都可大可小,可長可短,串連起來便各自形成不同的生命軌跡!這是每個人行過走過的寸履步伐,堆疊演繹的思維過程,融入再內化為不同的生命態度。如果把時間拉長,人生中每個階段、每個點,也都只是這條長河流經的小小渠道或交會點罷了!
有些事情錯過就是錯過,無法回頭了,就像車子開在高速公路上,這個閘口錯過就回不去了,只得繼續往前開,終歸條條道路都可通,只是所走的路線會不同,相遇的風景也就會有所不同了。
而如果說日月潭、奧萬大是目的地,那麼到達目的地之前許多人所走的路、看到的風景、領受的心境,應當都不一樣如果將它集合彙整成一本書,相信這一定相當精彩可看的啊!



錯過了六高,竟一直開到竹山交流道才下。剛要進台三線時,瞥見前方嶄新建築的車籠埔斷層保存園區,方於2013130日開放。這座隸屬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營運的地震遺跡保存園區,全區座落在地震遺址之上,沿著車籠埔斷層而建,是一處很值得參觀的地方。雖非預期行程,然不期而遇的機緣,就先停車再說了!


車籠埔斷層保存園區紀錄保存有921大地震時的斷層遺址景觀透過斷層溝槽保存館內部呈現的真實地貌及地質科學館內介紹的地球地震科學知識,都讓人深深自省我們應如何與大自然和諧共處,才能減低對地球環境的破壞





續行台三線,過集集大橋後右接台十六線,沿途最觸目吸睛的莫過於集集攔河堰調整池的壯闊與大量淤泥積沙的景觀了。
集集攔河堰主要是一座攔截濁水溪的大水壩,希望能達調解水量、灌溉及供給六輕用水等功能,而今僅見大量淤砂堆積卻不見豐富水影,看來真像是一座攔砂壩。


這些堆沙都來自於濁水溪濁水溪是臺灣第一大溪,發源於中央山脈合歡山主峰與東峰間,它流經中央山脈板岩地區,其地質岩性軟弱多破碎、又容易風化,經年挾帶大量泥沙,混濁河水由此而來。
右前方圓屋頂的建築是「台灣水資源館」座落的位址。



隔日一早,盥漱餐罷,驅車沿著潭邊慢駛,背陽處尚在迷離霧靄中,遠方的慈恩塔還似方酣,可是水社潭邊的這側已見難得的青天暖陽,於是將車輕輕停靠,走走湖邊的親水木棧道,明朗晴亮的天氣,慢慢的身子就溫暖舒暢了起來,感覺真棒!









   


       



充滿生命力的風藤,老中輕都有不同的面貌  。 


日月潭水中種有許多處這樣的草坡,水中的草坡又稱浮嶼,其上可種植多種水生植物,其下可供魚蝦產卵繁殖;又有淨化水質及防止水浪沖刷堤岸等功能。


總是害怕熱鬧的人潮會壞了滿山的寧靜,幾次進奧萬大都只敢選在夏天,鳥鳴、清風、林間小坐,好似都感清靜悠閒而自在;而這次因連著日月潭的地利之便,遂不假思索的跟著來了,領受奧萬大的「盛名」,果然是不假




台灣雲杉,松科;長綠大喬木,具有通直的樹幹,葉針形,枝條輪生植株筆直長青,棵棵高聳挺立是停車場到遊客中心前最壯觀的迎賓隊伍



綠野山莊前的三棵落羽杉,搭配身後美麗的建築,成了DM上最強眼的一景





長著鮮紅色可愛小圓果的玉山紫金牛,是台灣特有種,常綠小灌木具尖鋸齒葉緣的卵形葉。因葉型開展如傘,也有「雨傘子」之稱,在步道的邊坡處,時時可見



 
從好漢坡走下來通往森林公園步道入口,會通過清水溪與瑪谷溪,此為兩溪交匯入清水溪之處後清水溪再流入萬大溪,是萬大溪主要支流之一




巧遇開花的假菝葜,屬菝葜科;步道間多見它暗紅色的散形花有些特別單葉,互生,具短葉柄;卷鬚細長葉緣全緣,主脈有5條。









從森林教室往前河床裡眺望,眼前看到的那片是有名的楓香林,雖然目前前去的道路已被關閉,然楓香林卻有段曲折又神奇的故事。聽說在歷經兩次風災水患的這片楓香林,同區的一百多棵山肉桂和兩百多棵的台灣櫸幾乎都枯死,可是楓香林至今依然屹立,為什麼呢?
聽說民國97年辛樂克颱風帶來嚴重的沙土,致使河床堆高,遭沙埋泡水的楓香林也因體弱力衰,導致蠹蟲蛀蝕而生病;98年的莫拉克颱風又帶來水患,楓香林再次遭到土石掩埋,可是這次的災害卻神奇的悶死了楓香身上的蠹蟲,也意外的救活了這片奄奄一息的楓香林。
很神奇,也活生生的反映了大自然超微妙的消長力量!


因受辛樂克颱風的影響,整個萬大溪河床升高,美麗的楓林區都遭土石入侵,遊客只能由賞鳥平台或在吊橋上往下眺望。從這裡可以清楚的看到風災土淹後被堆高的河床現狀





遠觀的奧萬大吊橋




葉落滿地,濃濃冬意鋪陳的林間教室區



 



987月方建造完成的「奧萬大吊橋」,取代了之前橫跨萬大北溪至楓林區的舊橋。從森林公園步道過吊橋可以通往松林區,橋身長180公尺,深約90公尺,是奧萬大森林區的一個特殊景觀。從遊客中心走往吊橋沿途盡是原生針葉、闊葉混合林,楓香、櫻樹、九芎、櫸木、無患子、二葉松、野桐---,有的常綠,有的秋黃轉紅,有的只剩蕭瑟枯枝,五彩繽紛的景色,同時也喚來絡繹不絕的人潮







走在吊橋上,可賞萬大北溪的峽谷風光



 




走過吊橋是一片挺立參天的松林區


 

松林區的二葉松和五葉松的辨認,竟能賦予這樣的浪漫情懷:「勸君莫贈紅玫瑰,花凋瓣落各自飛願君贈我二葉松,從此生死兩相隨。」原因是二葉松的葉子兩針一束,掉落時仍相伴不分離;五葉松的葉子是五針一束,但凋落之後卻各自散離,不拖泥帶水。如此讓善感的詩人獨獨鍾情於二葉松的葉落不分離




二葉松與五葉松外形長相都很近似,不經細觀還是很難


    

 






綠中帶黃的楓香葉隨風飄擺,在一片都是長青的松林區自有其獨特之美奧萬大每年乘載的賞楓盛名』看來是有些沉重的因為奧萬大種的全都是楓香,並非槭樹科的楓又因台灣地處亞熱帶,秋冬時偏高的氣溫不易讓葉子轉紅,等第一波寒流來襲溫度驟降時,葉子就已紛紛掉落,所以在台灣要欣賞到滿樹楓紅的景象還是不容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