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上背包 傾聽呼喚
學當旅人 也當駭客
遊走於山間和水湄
聽聽風聲尋它鳥鳴
在變或不變的相遇中
雋詠大地不定的風景

2015年3月9日 星期一

追花偶拾~黃金風鈴木

是這季的缺水旱象,
讓它隱藏的DNA自然啟動,
需以如此華麗之姿詔告天下,
免因天責未盡空留遺憾?

或是
近來網路流竄太倉狂,
讓它原本只被讚嘆仰望的身影,
瞬間匯成波波人流,
瘋它追它去拍它,
不忍其垂影自憐 芳華空逝!


"爆開","爆漿",---,這一季的黃花風鈴木,一團團、一簇簇、一整排---被如此傳神的形容著,而如火如荼的"爆開"模樣,從零星的一棵棵,到一整條綿延數里的行道壯觀場面,加上網路上配著動人樂音的影片、照片,熱情而爆炸的分享,原本清靜無擾的心很難不被挑動起來。於是,順著返回中部的時間,心念黃花風情應還在,特別為自己多留了一個完整天,不能免俗的也跟著眾人追花去---!


黃花風鈴木,又稱黃金風鈴木、巴西風鈴木,是巴西的國花;屬紫葳科,掌狀複葉,小葉有五枚,花冠漏斗形像風鈴狀;原產於中南美洲,台灣約於70年代引進種植。近年中南部許多行道路段栽種有成,每年春季約三月初前後盛開,於此時節,郊野路段頓成片片金黃眩人景觀,是過年後繼櫻花熱潮再次登場的另一波盛景。



雖說專為自己多留了一個完整天,但值此之時花況已近尾聲,花期有如炫風,來得快去得也快;太順路上號稱約一公里長的黃金風華,也只見零散團花,隨風垂垂擺夷妳太慢來了,要是再早一星期來,----」噯!噯!美麗的青春真是轉眼即逝,只見枝頭上殘存的花朵也顯得有氣無力,最美麗的太順路已成過眼黃花了,再往不遠處的景賢路和廍子公園看看吧!


廍子公園,人稱台中最美麗的黃金公園,成立於2007年,約五公頃大的園區,區內多數植株尚稱年輕,未及長成大樹,但規畫寬敞有韻,老少咸宜。其間,最大特色是種了為數甚多的黃金風鈴木,想必當初規劃植栽樹種的人,一定想到有今日群花盛放的景象,而化繁為簡的單純,意外內藏無以言說的禪意和美麗;舒放至藍天的炫黃,有點華麗但不黏濃,小坐欄杆外隅,值得讓人細細品著---,好一個各擁不同枯榮、繁景與翠綠的公園,無疑是附近民眾四時生活裡一處美麗的休閒之地。






 


景賢路緊鄰廍子公園,公園內外仍可見到金黃簇簇,雖然花況已漸稀疏,但今日幸運有藍天為襯,一棵棵昂揚擎空張放的浪漫,仍令人雀喜,這應是大坑附近,廍子地區此時最吸引人的風景了。
 




區內獨有的一棵苦楝樹,傾斜中尚來不及被扶正的小樹身,這時也開滿了小花,隱隱淡淡的清香,引來好多的蜜蜂飛來繞去,其不惹喧嘩的身影,迥異於黃花的炫彩,卻也如實的反應出它一貫的含蓄和優雅,讓人打自心裡深深喜愛。


據悉日治時期,日本人曾以苦楝會在春天開出美麗的紫色小花朵,像其本國的櫻花一樣,曾於嘉南平原一帶種植甚多,或當庭園樹或當行道路樹,當春來淡紫花蕊,開滿鄉村郊野時,會不會如善感詩人,將幽幽含香之情,化做種種思鄉淚















熱情奔放的一株木棉花,開得豪情自在,我也開心能低就的輕易拍到它花蕊開展的真面目







2015年3月7日 星期六

沿走淡蘭古道石碇段&烏塗溪步道至烏塗窟

於景美捷運站附近搭666公車至北宜公路雙溪口下車,走過紅漆新穎的淡蘭吊橋,即是外按步道,又稱淡蘭古道石碇段。沿著魚兒豐富、清澈潺潺的石碇溪與擎空高聳的北宜高速公路(國道五)相伴前進,約走2.3公里左右,抵石碇老街。
閒逛老街,當中繼站,先擇食小餐,再續沿烏塗溪畔步道幽走。途中,可賞大板根樹、護溪魚梯,溪石魚游,後至烏塗窟社區,再搭666返回。
此段路程,沿路伴溪,青山綠樹,魚兒優遊,景色宜人,走來輕鬆,又賺得野趣,是散走樂章福來隊行程裡,折半再折半下,最平易近人的一段路了。

 


淡蘭古道,原稱淡蘭道,是清朝嘉慶年間淡水廳到葛瑪蘭廳之間的主要交通要道,古道之名由此而來,亦是當年台北與宜蘭間往來的一條重要道路。


此處的雙溪是石碇溪和永定溪匯流入景美溪的交會處。一過紅焰引人的淡蘭吊橋,即見巨高橋墩矗立於旁的北宜高速公路,沿著石碇溪一會伴行,一會交會。原石碇段的淡蘭古道也因高速公路的興建而改變了原有的面貌,但在青山綠水間的此段舖面平緩易走,沿溪可見巨石嶙峋,魚兒豐富悠遊的美麗景觀,輕鬆舒適,身心暢然。



水冬瓜,春寒中初綻的粉紅小花。



吊橋旁邊的木棧觀景亭


 



進入外按路段



以前石碇溪水深湍急,小船可溯溪而上,停泊時必須繫石方可碇泊,因此「石碇」之名由來此是一說也;另一說乃石碇溪中石塊多且多碇置於溪谷,也成了居民過溪跳河時最有力的墊腳石。今日沿走溪畔,水清石多,觀魚賞景,便自然成了步行中的最大樂趣,其中這塊形似蟾蜍的巨石,立足位置與遠處穿越而過的高架道路,也成了溪谷綠景中難言的一種矛盾了。





跨溪處國道五的超高橋墩,一根根穩穩站立在溪水深處,與遠山溪谷構成一幅奇特而壯美的畫面。



走在國道五高架下方,昂仰著頭看著它在頭頂上穿行而過,這是全台最高聳壯觀的高架建設;沿溪再前行是石碇老街,右邊坡道往上,可通往筆架山連峰步道。

     

這棵倒行而長的雀榕樹幹上,長滿了無數附生共長的群聚植物,呈現喜氣洋洋,一片歡樂互助的美好畫面。


喜愛花朵的人家養出這般熱鬧的吊鐘花,像一群優雅美麗的芭蕾少女在他家門前圍圈共舞!


像一個個紅色小燈籠的巴西宮燈花,也是沿路的美麗風景之一。


西街的石碇小學(已是百年以上的老學校)以及居民信仰中心的集順廟和明德宮。


石碇老街是以石砌橋墩搭成的萬壽橋劃分東西兩邊。西街發展較早,早期居民以大菁為主要經濟作物,染布業發達;後又因茶業交易,集中於石碇小學旁邊的集順廟廟埕,西街便自成繁榮的茶市街坊,集順廟廣場則為昔日茶業市集的集散地。


石碇東街發展稍晚,聽說以前東街是乞丐的住處,又有〝乞丐寮〞之稱。日據時代時,在此因礦業開採,慢慢引來商機,但也因河岸腹地過於狹小,人民需要在溪側以水泥柱架起房子且家家相連,如此因地形受限需懸空而築,故形成特殊的吊腳樓、土桷厝、百年老屋及不見天街等等住屋特色。可惜這些古老的市街建築,因路過太匆匆未能一睹大概,只得留待下次補走皇帝殿步道時,再訪它了。



從石碇國小後方的碇格路往下走,右側有烏塗溪伴行,左側是老街的商家。烏塗溪步道位於溪的右岸,前方綠色的跨溪拱橋過去,則可一路悠走到烏塗窟社區。


烏塗溪上並陳的三式橋樑,默默的述說著石碇的現代與過去,在不同時空與歲月下共同雕琢的史詩遺痕。

古老的輕便鐵橋和運煤臺車,都被刻意保留著,也清楚見證了石碇曾有的煤礦風光與沒落。



溪畔左側的木棧步道築得長長好走,又貼心的設有隨時可供休閒賞景的坐椅,走在休閒味十足的木棧道上,不知不覺竟錯過了通往對面沿烏塗溪步道的小拱橋! 然看似溪水淺灘又有碇石可當墊腳石的跨溪之行,兩人卻在一番如臨深淵,如履薄冰,處處溜滑,處處陷阱的考驗中上了岸,看似容易的短短對岸之涉,在微雨濕滑中有了最深刻的體驗,也幸運遇著這一座給與居民心靈寄託的天主堂聖地。



溪邊石壁:「龍穿雲霄麟光閃閃,石碇山城聞蚊聲;門跨蒼穹流水潺潺,烏塗溪畔指鯉影」。藝術家藉詩道盡了石碇山城的靈光秀水,與坐擁穹蒼大地的絕美讚頌。





途中遇到的一棵已形成明顯"板根"的植物。板根植物是亞熱帶或熱帶地區植物發展出來的自我保護機制。板根的形成是在靠近樹幹基部,呈伸展的平版狀構造,極度向上生長所造成的。如果地面經常積水,板根的發育可以幫助植物體根部呼吸,並擴展吸收地面的養分範圍,也可協助支撐龐大的樹身並防止土壤的流失,許多植物如麵包樹、銀葉樹、幹生榕、九丁榕等,都可能形成板根現象。

 

 
初春,紅楠嶄露的幼芽。

幸福這一站


守護溪水、愛護山林,讓居住在這塊土地上的人民更認識自己家鄉的美好,有共同的願心,官民齊力打造更美好的家園和山水---。一路沿走於溪畔,在石縫凹水處都可見成群優游的魚兒,滿心歡喜這塊土地變得越來越美好。










走出烏塗溪步道,往前是烏塗窟社區,在北47-1公路上立有666的站牌,在此搭車清返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