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上背包 傾聽呼喚
學當旅人 也當駭客
遊走於山間和水湄
聽聽風聲尋它鳥鳴
在變或不變的相遇中
雋詠大地不定的風景

2013年6月18日 星期二

走趟草悟道

此行,多少有些刻意。在例行的省親話舊之後,留得幾天的時間,讓自己可獨行、會友、閉門---,獨享些些放鬆的恣意與一份自處的怡然!
生活了三四十年的城市,親切熟稔自不在話下。可不期然,這幾年因緣造就異地更迭,每次回鄉僅能匆匆駐足,那份昔時熟悉漸退的失落與好奇,讓人有股衝動想要貼近找回。
於是,走訪草悟道,便成就了此番假期的想望和尊寵。
就從科博館的植物園開始吧! 經科博館、勤美綠園區,一路行過綠意充滿的市民廣場再銜接到美術館園道。這樣從館前正對面一路延伸過去,到五權西幾街吧,總長有三公里多的綠園道,有個如詩般的名字,又叫草悟道。這是一條被精心打造出來,帶有濃濃綠意和文學風的綠洲帶。嚴格來說,在房價甚俏的精華區段,能擁有這樣一條長長綠蔭的園道,對大部分的市民來說,要算是難有的奢華了!



原名為「行草綠園道」的Calligraphy Greenway,是根據書法的行草律動,所展現出的自然流暢與一氣呵成而打造出來的綠園道,它像一條長長的綠色帶子,在兩旁充滿街廓與高樓環抱的都市中心區帶,對整體市民而言,算是極其難得與奢華的休憩園道了。
今天的草悟道之行,就從科博館植物園熱帶雨林區這座地標建築開始。巧遇甚多:幹果榕的多子多孫、矮叢間緊附的蟬蛻外殼、輕盈脫俗的三角楓及三兩垂掛的翅果、還有別名水蠟燭的「香蒲」、月桃的果以及掛滿花串的穗花棋盤腳---。







月桃累累成串的果



水生植物&光影泛樣



穗花棋盤腳初綻的嬌羞光華!




海埔姜,馬鞭草科;分布於台灣全島海濱,族群極為龐大;此處於熱帶濱海區種植,植株長得甚好。全株密被白色柔毛的海埔姜,紫羅蘭色的唇形花朵頂生在枝梢,甚是好看!




入口處右側的水鐘係由法國當代藝術家基東 (Bernard Gitton),利用水流來表現時間進行的高科技藝術品,高3.5公尺。它是由一長串玻璃管疊架所組成,利用管內的液體流動推動鐘擺,並藉由虹吸原理循環運作來計算時間。
水鐘左邊為小時柱,每一個壺,代表一個小時,所以,在中午12時至1時或午夜12時至1時之間是以「0」來顯示;右邊為分鐘柱,共有29個壺型容器,每個容器所呈現的時間是2分鐘。(資料來源: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科博館生命科學廳前的廣場前,正展示著「我愛台中BRT」。BRT是一種公車捷運系統,一種新型大容量比一班公車較為快速的交通方式,其鼻祖始至於南美巴西的庫里奇巴的RIT。在台灣,嘉義市已率先運行這種快捷巴士了,台中市政府此BRT(Bus Rapid Transit)計畫,正行展開,勉強算是慢速發展中的一項進步吧!



昆士蘭瓶幹樹,科博館園區的兩棵鎮館之寶,造型很特殊是梧桐科的大喬木,分佈於澳洲昆士蘭中西部乾旱地區,其膨大的樹幹具有貯水的功能,以適應草原乾旱的環境,因此也叫「佛肚樹」。生長很慢,約15年後樹幹才會逐漸膨大,約需50年的時間,才能成長至樹幹直徑超過1公尺的大樹。(參自自然科學博物館)


此時正是阿勃勒盛放的季節,博館路前成排的阿勃勒,正如火如荼的開放。






行過中港路,進入第一部分的「梵谷藝術廣場」。這裡是由蘇格蘭皇家銀行集團荷蘭銀行認養,展示有多幅荷蘭印象派畫家梵谷的作品,在廣場中央,聳立的這個立體雕塑作品,是故宮博物院中國古代美術史家楚戈先生所設計的「台中市建府百週年紀念碑」。以草書的「中」字為設計概念,將二度空間的文字轉便成為三度空間的立體雕塑,紀念碑下刻著「允執厥中」,有「中」字不偏不倚,無過與不及之意。詩人鄭愁予還在此留下《美自八方來》這首新詩,雕塑與新詩的結合,也增添了些許的藝文氛
圍。(參自:台中市觀光旅遊局)




勤美誠品商區


綠意充滿的市民廣場


市民廣場連接到文化中心與美術館間的綠色園道




一路太陽漸落、天色暗得快又急,在文化中心與美術館前的綠色園道上,雖立有幾座甚富特色的戶外雕塑作品,但已難清晰入境,把握微弱昏黃暮色,行匆來到掛有昔日恩師呂佛庭老師作品的碑帖藝廊,見著燈光打照下的各體書碑,思緒不覺跌入那段文房墨寶認真書寫的摯情歲月裡!





暮色漸沉,呈顯濃濃醉意的的美術館廣場!



悠遊在這條充滿藝文氣息的都市綠洲帶上,我似看到了幾分城市進步的身影:可一路暢行,走累了在路邊找到椅子歇息、或可席臥乾淨草地上、或啜飲一杯香濃咖啡---,城市幸福美景的欣喜和希望,在綠園道漫行中,在忠明南路上意外搭回的79路公車上,漾出此行甚是美麗的Ending情











4 則留言:

  1. 最近,一直聽到草悟道這名字,還很好奇,她到底在何處!經人解說,我才恍然原來是台中,可我以為只是美術館附近綠意盎然的那
    段路,今早看你po了此文,才知道原來是『從科博館的植物園開始
    ,經勤美綠園區,一路過綠意充滿的市民廣場銜接到美術館園道,
    然後從館前正對面一路延伸過去,到五權西幾街吧,總長有三公里多!』無論是草悟道或綠園道,取意甚佳,長長的綠洲帶,應該是
    散步遊走的好去處,寒假中我曾和家人遊過東大和美術館,感受到
    台中近幾年有些新氣息醞釀中,遠離台中30幾年了!不可否認,
    很疏離了!看過你這篇草悟道,興起想早日一遊的念頭,是時候了
    ,踏過你走過的足跡,我會更有感覺的。

    回覆刪除
    回覆
    1. 草悟道,感覺多了些文學哲思,讓人從名字中自然就生出許多的想像,可見文字的力量確實很大!
      這一兩年回中部,常在中港路上(現已改名叫臺灣大道)看到〝草悟道〞的指標,後來又看到相關的報導,跟您一樣讓我產生相當的好奇心,於是有了動機就這麼實地去認識它一下。它就是原來的經國園道!所不同的是經過些精心改造、綠化、沿線增加了些大型的戶外雕塑,再將它化零為整,全部串連起來,就成了這條長達3點多公里的綠道「景點」。建議您可以從勤美園區往美術館的方向走,出美術館,往前續走五權西四街(綠園道仍伴行),順便在附近用個餐(那附近有許多頗具特色的異國餐廳),應會是一趟不錯的台中行回顧喔!

      刪除
  2. 牽引出褪退久遠的「台中.印象」,昔時的台中公園、中興堂、美新處、美術館、民生路、中華路、自由路、綠川、柳川,在多期的重劃後,早已風華不再。
    多了令人嚮往的新景點,洋溢濃濃詩歌和文學風的〝草悟道〞,結合書法意象、造型雕塑、長長綠洲、親民的阿勃勒。分享到你獨享的幸福,樂見這座文化城如此新氣息!

    回覆刪除
    回覆
    1. 這些昔時的「台中.印象」要不是真抽空想要再次去走走的話,真的是越來越覺久遠了,想起當年台中公園、中興堂、美新處---我們曾一起踏過的足跡,如今也不知都變得如何了?總之到處都在變,幾年沒見的地方有時再回走,都覺得不一樣了!呵!亦如您所感,樂見文化城注入新的氣息!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