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上背包 傾聽呼喚
學當旅人 也當駭客
遊走於山間和水湄
聽聽風聲尋它鳥鳴
在變或不變的相遇中
雋詠大地不定的風景

2014年7月22日 星期二

波士頓漫遊(一)~後灣區

波士頓(Boston),一個現代與古典交織的美麗城市,也是一個文風與學術鼎盛的優雅城市。它有全美最早的地下鐵、有最早的地鐵公共藝術計畫、有國際知名的常春藤聯盟哈佛大學、全球頂尖的麻省理工學院(MIT)、知名的美國職棒聯盟紅襪隊---,都在此
它又是美國麻薩諸塞州的首府,也是新英格蘭地區的最大城市。創建於1630年的波士頓,是美國最古老、最具有歷史文化價值的城市之一,也是美國脫離英植民時期獨立革命的主要發源地。
在波士頓大都會區內,也因擁有超多大學,它也是全美人口受教育程度最高的城市,因而又有「美國雅典」的稱譽。
波士頓位於美國東北部大西洋沿岸,從紐約往北走,搭乘巴士約四個小時的車程。簡單行囊、樸約訂宿,三天兩夜的漫遊,讓我們再次親近了這個集科技、經濟、與歷史文化於一身的風雅城市。


在第一大道及39th街處的巴士站,只有簡單的站牌,並沒有特別的設施,一列人龍隊伍排得長長,預定八點鐘發的車,讓我們等到約八點半左右才姍姍來此,一度擔心不知這樣的車公司管理好不好,是不是安全?


順利來到波士頓的South station,位於Down town中國城附近的南站,規模頗大,鐵路、地鐵、巴士,這裡是轉乘或出發的重要交通樞紐點。出巴士站,沿著指標,先找到地鐵站,兩人買了一週的Week Pass($19),雖然只有三天的搭乘,但是算算( 1Day Pass,$12;單次的CharlieCard 也要 $2.1),還是買張Week Pass較單純方便了。


波士頓地鐵有五條路線,分別以紅、藍、橘、綠、銀五色區分,車廂、月台、站牌及相關標示,均搭配與路線相符的顏色。"T"字外圈 是代表地鐵交通的 logo,在任何地鐵站的出入口都可看到這圖案。


先紅線再轉乘綠線,坐往Boston College的方向。沒多久,鑽出地面行在鐵軌上的車子,慢慢速度駛在馬路上,經過波士頓大學校區---,發現只有兩節車廂的電車,有時還得停下來等紅綠燈,還會發出噹噹噹的警示聲,好像回到從前古時光,感覺很有趣 ! 這樣結合地下鐵和地上電聯車的功能,充滿古式的悠閒風情,無庸是全美最早的地鐵發展城市。



找到住宿的地方,優雅安靜的社區,大都是租給學生的公寓住房。


第一站,後灣區的三一教堂波士頓公共圖書館。

位於波士頓公共圖書館旁隔街的老南教堂(Old South Church)。



波士頓公共圖書館舊館正門面



三一教堂Trinity Church in the City of Boston)位於波士頓後灣的科普利廣場(Copley Square),於地鐵Copley Station站出口附近,正前方是歷史悠久的波士頓公共圖書館。教堂創立於1733年,屬於哥德復興式建築,原址曾毀於1872年的波士頓大火,後於1877年重建,其粘土屋頂,彩繪、粗石、沉重的拱門和巨大的塔樓,是其特點,精緻而典雅的外觀,是美國教堂建築中的代表之作。



在三一教堂附近,矗立著一棟頗新穎而現代化的建築物~翰考克大樓(John Hancock Tower),是建築師貝聿銘的傑作,也是波士頓最高的地標代表作。


新興建築與歷史古蹟交互並陳,是現代化城市難以避免的趨勢,重點是舊的如何維護保存,新的如何規畫設計,能在古典中納現代,在新奇中展和諧,相輔相佐,互為提升相映,也可以很經典 !




三一教堂在建築史上,有其尊貴與殊榮。1885年,曾被評選為美國十大教堂之一,百年以後又再度被「美國建築學會」評選為「美國最美麗的教堂」。



三一教堂的圓形廊柱 & 後面側身的廊梯





三一教堂背面的建築風光


約傍晚時分,目睹抗議人潮聚集教堂前的廣場上!






圖書館前的廣場,集散許多小農產品的展示,五顏六色,瓜果菜蔬---令人看了不覺心動。







傍晚六點鐘,再次回到公共圖書館舊館的正廳集合,參加館內的義工導覽。出門廳,立於正門外,隨導覽正視仰望這充滿典雅而氣派的精緻建築,心想這些偉大的建築,每個細節內蘊的精深文化、藝術層次、歷史軌跡---,細細品味它,常令人陷入無奈的背景差異裡! 感嘆,身為台灣子民的我們,薄薄如紙的內涵在哪裡呢 ? 這樣的薄淺又該如何讓她孕育生根,讓它走得長久,且能慢慢蘊積而成未來的驕傲,也是我們不能氣餒的責任啊 !

  

波士頓公共圖書館成立於1848年,是全美第一座公共圖書館。1895年遷至現址,是一座義大利式的宮殿外貌,曾被稱為「人民宮。因館內收藏量的增加,新館於1972年擴建於舊館的隔壁,面積相同。我們在導覽員的帶領下,看到新舊並陳的兩座圖書館緊鄰而立,外觀雖然不同,但卻有充分的整體感,優雅而和諧。




從新館的大門進去,大廳中的牆壁,懸掛著引人入目的名人話語,帶有十足的撼動效果,確實啊閱讀可以改變人生,它是帶得走的知識力量,人們的生命將因豐富閱讀而注入精彩



舊館偏向研究收藏,新館則偏向借閱與收集。全部藏書六百多萬冊,其中包括莎士比亞的珍本與手稿、莫札特的樂譜和美國總統約翰亞當斯的私人圖書館。


走到兩館中間是館內的中庭,可以銜接到舊館,中庭內有座噴水池,內立著(酒種的女祭司與嬰兒)的雕像,聽說真的雕像在1992年重新整修時,暫存於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內,但從此就沒了歸還,今此銅塑是屬複製品,但說真的,是真是假誰在意呢




舊館內的兩座大石獅,似默默的訴說著某些偉大的史實一般---。


舊館內部裝潢如同皇宮,壁畫、藝術品琳瑯滿目,各有其典故;燈飾雕像,廊柱天花板,精細雕琢,充滿濃濃的古典義式風格。










圖書館已成觀光聖地,遊客可以自由進出,包括安靜的閱覽室,而認真的讀者似已習以為常,專注而投入,只是自己在按快門之際,倒是會擔心突然的喀嚓一聲,是否成了一種奇怪的干擾 ?




    
 


導覽結束約七點左右,離完全天黑還有一個多鐘頭,瀏覽四週,看看旁邊的老教堂依然昂首---,我們得把握太陽未下山前的天亮時光,接續下一個旅程 !








2 則留言:

  1. 一看波士頓圖書館內外照片,就了解你的感慨,如你所說~這充滿典雅而氣派的精緻建築,每個細節內蘊的精深文化、藝術層次、歷史軌跡~正因為體會深刻,才會內省,才會有所感,古蹟與現代建築如何兼容並蓄,這是一個城市最艱深的課題,我也是一直想,何時我們的城市也會發展出一種有美學為基礎,歷史為底蘊,文化為視野的氣派與格局,但願天眷顧我們。

    回覆刪除
    回覆
    1. 「每個細節內蘊的精深文化、藝術層次、歷史軌跡~正因為體會深刻,才會內省,才會有所感,古蹟與現代建築如何兼容並蓄,這是一個城市最艱深的課題」。Lee所言甚是,畢竟別人的歷史和文化,於我們仍然是橫著一道厚厚的牆面一般,沒那麼貼近,也少了共鳴,而如何深耕自己國家的內在層次,讓它可以可長可久,每每都會讓我們陷入長考---。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