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上背包 傾聽呼喚
學當旅人 也當駭客
遊走於山間和水湄
聽聽風聲尋它鳥鳴
在變或不變的相遇中
雋詠大地不定的風景

2014年11月7日 星期五

從擎天崗下行金包里古道至八煙聚落

十一月的擎天崗,到處白花芒芒。崗嶺上、步道旁、斜坡處;遠山、近山---,無一不被,無一不花。白中帶紅的芒枝花穗,好似一夕之間全被喚醒了一般,漫山遍野,鋪天蓋地,集體不畏的凌空昂揚,卻更多是謙卑的隨風搖來擺去。
行於步道間,感受如此近身的翻飛浪湧!眼前頭上似搖擺著千萬隻熱情的手,向過往的旅客招呼著,豪情、含蓄,張狂、柔美---,生命裡的五顏六色、錯綜複雜,在這裡讓我讀到最大化的綻放。




金包里魚路古道是早期先民從金山擔著魚貨翻山越嶺,經擎天崗下南段的魚路(現在的絹絲步道),到士林、大稻埕等地販售,一路拓荒而走出的一條山路。走北段的魚路,最推薦的就是日人路。日人路,是日治時期日本人為便於拖行大砲而開闢的路,較平緩易走、沒有階梯。從擎天崗嶺頭喦的土地公廟旁進入,到上磺溪停車場約3.5公里,到八煙約4.8公里,不過目前上磺溪到八煙段的路因塌未通。




進入日人路後,往右是一片「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的遼闊景觀;往前卻見一隻落了隊,茫然而不知所以的牛兒兀立路間,正躊躇不知要往前或退後時,有人已大步向前,為我們開了路。





正午才過,烏雲已籠罩崗頂,細雨開始飄飛,兩人有如要遠行的旅人一般,雖加快步伐,但仍不敵兩旁搖擺簇擁的群花芒枝,時而急行,忽而放緩,就這樣走走停停,飽攬這難得的曠野芒景與朦朧蒼蒼的疊嶂群山;一路踽踽共行,感受天野大地間自身的渺小,也十足感恩腳下平緩奢華的的泥草地;一前一後相伴而行,似有昔時詩人筆下「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蒼茫與豐足。










沿路間,不時可見金包里大路與日人路交錯再分出,滿足的近賞山凹路旁的齊舞芒花,隨眺遠處大油坑吹起的縷縷白煙、疊織連綿的山巒美景,都如幻似真







日人路上,沿途會經過水源地、土地公廟、打石場遺址、山豬豐厝地、憨丙厝地、許顏橋、番坑瀑布木橋、礦工煮飯的紅磚灶遺跡,都是先民們因應長途擔貨需要而留下的墾拓足跡。此路邊小洞處,仍可見清淨泉水自山壁間汩汩流出,是早期先民一路辛苦解渴的甜美甘泉。





離開山凹嶺地,漸漸的進入了古道的雜林路段,一路微微緩坡的下行路,腳板受尊崇的感覺更勝於前次之行,栗蕨是此段蒼茂的蕨類植物代表,到此海拔約下行了200公尺左右。




途中經過的土地公廟(上)與曾是嶺腳庄聚落裡15戶人家之一的山豬豐厝地(下)。今庄民全已外移,只留下這片已被荒煙漫草覆蓋的的房舍遺跡。




憨丙厝地,亦是嶺腳庄聚落裡15戶人家之一,曾是早期先民擔貨路過的中途休息站,現整理成休憩涼亭及介紹先民們在此生活史態的展示區。





橫跨上磺溪溪谷的許顏橋,為當年日治時期擁有芝蘭三寶(淡水、三芝、石門),年產量占1/3的茶商許清顏出資修築,主要是希望茶民擔茶過溪時,能免受茶葉被溪水濺濕的考量,藉以提升運茶的效率。





在此處,右行是往八煙的路段,因崩塌已封,不見了指示牌;為安全起見,還是從左側階梯處下走,一路可行至上磺溪停車場。




 途經番坑瀑布和木橋遺跡
 



此處路面寬敞,為光復後的開採白礦土,因應運輸車輛停放的「車埕」與方便礦工可簡易燒煮的紅磚灶遺跡。


正開花的菝契和葉緣具尖鋸齒、結著紅圓玉亮的玉山紫金牛,也稱雨傘仔,萬兩金。



下了階梯,走出林木蔭蓊的步道間,頓時天開地闊;右側的「魚路古道解說站」,細細訴說著早期魚路先民們的種種生活史;左側是上磺溪帶硫礦成分而呈黃褐色景觀的溪石。






眼前被群山包圍著的上磺溪停車場,前擁芒花,後倚青山,與一旁淡淨素雅的建築物,都在東北季風的吹拂下,隱隱透露出幾許的滄桑與禪意。


走出停車場,在陽金公路上有皇家客運1717,可搭至八煙聚落,路程約2公里左右,在腳力、時間都尚許可的情況下,我們繼續健行至八煙。





八煙聚落,如果說它是個美麗的桃花源,一點都不為過。如詩似幻的水田山景,讓許多人因此慕名而來,就像今天的我們一樣。



夢想,只要有心,從一片葉子,看見台灣的未來」---,八煙聚落從原先荒廢的旱田,再找回現在水田裡這般生氣勃勃的生命力,原來是有故事的。


在八煙出張所內,我們聽到了一段令人感動的故事,這是所內負責販賣部的蔡家媳婦(八煙原九戶人家都姓蔡),其實更貼切的說她更是一位超棒的導覽解說員。我們到達時雖已是她準備要收工趕車回金山的時後,但她仍熱情的幫我們介紹了聚落再造,如今遊客盛訪桃花源的緣由:
源於一群有心人,對台灣土地懷抱的理想與具體實踐的成功例子。在八煙,他們從荒廢的旱田看到希望,從凋零的農村再找回活力;他們藉由生態工法的推動配合林務局「八煙聚落水梯田生態復舊與產業復甦研究計畫」,齊力募資與八煙村民共同努力,終於將八煙的美麗和生氣找回來。這是成立於2007年“財團法人台灣生態工法發展基金會”,現仍再造他地,繼續致力於台灣土地的保護與永續發展,而八煙營造出的自信與價值,讓有幸來過的人都會深深感動於基金會的「有心,看見台灣的未來」,這樣將夢想實際化為行動的動人樂章。



愛這塊土地的另一個具體行動,就是出張所販賣部裡的這些商品,幾乎都是取之大地又能回歸於大地的再生材料。當我感恩的買下一組精緻杯墊時,方知它們都是廢棄漂流木的再造,也驚奇的聞到還隱隱散發出來的檜木香,更悸動於蔡家媳婦為這組漂流木找到一個新家,從此能免於再漂流的歡喜。





棚架上是瓜的天地,棚架下則密生著番薯葉;圍籬竹枝、石砌埂田,都是熟悉的童年記憶。






走在田埂間,看著幻境充滿的一汪汪水天地,看似甚麼都沒種,可是卻又像是甚麼都有了,過了這塊"水中央"的牌子,眼前呈現的是令人眼睛一亮的夢幻水景,兀立於中的幾塊大石頭既靈魂又巧妙,讓人不覺玩起了這樣的文字遊戲 ~~
只要有水,在田中央 ---
只要有心,夢想則成真。
從一塊旱地,讓人看見心中的美景,
從一汪水田,令人欣喜生命在孕育。
耕耘夢田,要以生態和工法來對話,
感受詩境,記得放慢腳步低下身。
蛙鳴蝶舞,水蠆蝌蚪、丁香萍蓬---
曾幾何時~~
甚麼都不種的"水中央",
早已成了生物們的天堂!

























「我們期待的不只是幾隻蝴蝶或青蛙的復育成功,我們的眼光將放在另一場環境價值的革命與風潮-Beginning with habitat,從棲地保護開始,在我們立足與深愛的台灣。」我也如此自許和期待著,未來的台灣會有更多對土地的保護和行動,而美麗的願景是要一起從」來耕耘





5 則留言:

  1. 煙雨飄渺中走過魚路古道,視覺跟著妳的筆觸律動,芒花有了最大化的綻放,前言敘述的真美。先民遺跡紀載詳實,花不少功夫囉!上次路過許顏橋時,便驚嘆其橋柱、橋身,以及周遭的石柱、石板路、半圓形石墩等設計,透出輝煌的過往。
    八煙聚落的故事,寫出愛台灣土地、文物的耕耘者,讓人發心的想以行動來實踐、愛護他。

    回覆刪除
  2. 第一次在擎天崗看到芒花的盛開,很興奮;再次走這段的魚路古道,行至上次Jane筆下鏡頭下夢幻的八煙,也很興奮。當天擎天崗的天氣雖是典型的煙雨縹緲天,但是越往下走天氣越是舒適,也是很大的享受,覺得應該好好記下這些的美好;Cate走過的山林古道無數,深入而踏實,更能感受以實際行動發心愛台灣土地的耕耘者,讓我們同聲按讚!

    回覆刪除
  3. 當我從一連串馬不停蹄的旅遊中歸來,就在你詩文般細膩的心靈軌跡中沈醉復清醒,從芒花大化的綻放,古道歲月的斑斑痕跡,八煙煙雨縷縷詩情的幻化,又回歸對一塊美好土地的關懷,面面俱到,果然又是May又一佳作,我只能嘆服了!

    回覆刪除
  4. 在婆娑大夢和散走的樂章中,我常不時從中汲取養分與鼓勵,也從中看到台灣土地的許多美好,每當行走其中,心靈便不由得到紓解與安適,感恩有妳們;Jane一連串的行旅答答,一定收穫滿滿,期待您的精彩遊蹤分享---。

    回覆刪除
  5. 日人路在這麼美的景色裡,開拓了這樣平順好走的道路居然是為了軍事用途
    台灣人延續了出張所還用自然的材料做了藝術品真是一種人情之美!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