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自閑走中意外發現,在滬尾砲台壕溝外圍的護城高牆上,有處整理得極為乾淨整齊的一條步道,且從高牆步道上可眺看淡水河景及內圍砲台裡的動靜,視野奇佳,原來這是當年守軍的要塞之地!
這應是鮮少人知的秘境!來此的遊客絕大多數都會先進入砲台內部,今天在誤打誤撞下、拾得新發現,也算是意外間的收穫!
這應是鮮少人知的秘境!來此的遊客絕大多數都會先進入砲台內部,今天在誤打誤撞下、拾得新發現,也算是意外間的收穫!
路邊一處很吸引人的咖啡館,但今似已歇業!
「北門鎖鑰」的題匾。這是清光緒十二年(1886),劉銘傳在滬尾砲台入口拱門上匾所題的字,意即雄鎮淡水河口,捍衛北台出入口的要塞,深具歷史意義及軍事價值。
滬尾砲台位在油車口的山坡台地上,居高臨下能俯視淡水出海口。清法戰爭後,由當時的台灣巡撫劉銘傳聘請德國的技師鮑恩士所設計重建。
附近構樹許多,雌株的構樹目前均見結了朱紅球形果實,如草苺般甜美多汁,常見綠繡眼、白頭翁前來覓食。
鋪上碎石子的這條壕溝,環繞整個城牆周圍,如昔時的護城之河,清淨幽雅。
護城河道旁立了指示牌,指引著上面有步道可走。
循著步道指示上來看看吧!
因為是環繞著護城河的外圍高牆,走在步道上,像是沿著砲台周圍巡防一樣;從這裡可以居高臨下清楚的看到淡水出海口的點滴動向,應是一處極為重要的軍事防守要地。只可惜現在大樹濃密,視線遮擋,無法見到淡水河口泊動的船隻。
從此處,可以清楚看到砲台內部的動境。
無人打擾的天地,也是眾多蝴蝶的天堂。
忍冬科的冇骨消V.S青帶鳳蝶
.jpg)
長得甚好的一叢胡蘆竹
結束步道,走下來即是另一對角處的壕溝護城河。
遠眺觀音山&俯視僻靜的和平公園
一滴水紀念館,意詠「一滴之水.無限可能」之典故。此意訴說著原汁原味的此建築體,在日人相贈後,歷經五年時間,幾經拆卸、遷移、上岸、移築,最終輾轉落腳於淡水的努力,後再經兩國人民攜手組裝、上樑、覆瓦、砌牆---,最終復建完成的有心過程,有如涓滴之水可穿石,也見證到兩國情誼蘊含的無限可能,何其珍貴。
上圖取自 http://www.tamsui.ntpc.gov.tw/web/SG?pageID=43334
上下兩處充滿日本風的大門,是一滴水紀念館的出入門戶。
從下方的和平公園處,可窺見這戶古民家的全風貌。
.jpg)
竹圍的另一邊是淡水高爾夫球場,幽雅僻靜,舒適宜人!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這處鮮少人知的秘境,潔淨幽雅,碎石路面,乾淨整齊,步道林蔭森森,綠意盎然,是閒走的好去處。看得出和平公園、一滴水紀念館也無比潔淨,主管單位與遊客都頗具水平,真是賞心悅目的滬尾砲台。
回覆刪除那附近幾個點的確都蠻潔淨幽雅的,平日遊客也不多,能規畫並列入淡水新八景中,可看出主管單位的用心,四目所及賞心悅目得多,如Cate所言亦是閒走的好去處。
刪除滬尾砲台我到過兩次,直的沒想到周圍還有護城步道,別有洞天的秘境,總是能被你發現,還真佩服!
回覆刪除不是咖啡館,我上去坐過一次,很有特色,也頗有創意,竟已歇業,真是可惜!
這條散走路線,除了滬尾砲台,和平公園與一滴水紀念館,還有一處滬尾砲台公園,綠意連綿,也是我
甚為喜愛的地方,若有機會,把三者連成一線來走,也很充實圓滿。
此地的確多是綠意連綿,若將多點連成一線來走,鐵定更為充實圓滿的,而Lee已去過兩次,可謂識途老馬,附近還有一處不錯的滬尾砲台公園,我尚不知,哪天有機會也要尋走它一下!
刪除